雄安三横四纵是哪几条路 已到雄安勿念
2024-01-09 21:11:29
心若向前 何惧远方 记北京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慧杰律师
石慧杰律师是个身材高大的河南汉子,平日里喜欢的话题不多,但是一谈到法律,谈到梦想,立刻眉飞色舞起来,对事业的热爱与激情都迸发出来。跟石律师约访很长时间了,他总是奔波在出差的路上。就是这种对法律的执着和热爱,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随着采访的深入,倾听着他一步一步走来的人生,让记者感受更多的是,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骄傲,有的只是律师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一种善于思辨的智慧。他的周身仿佛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不停地激发出活跃的思维,感染着团队中的每一位律师。
磨难是一种财富
过去的日子总是不堪言说,却又令人怀念,它给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烙下深刻的印迹,总让人们在回味中,感受时代的沧桑和变迁。
和很多半路出家的律师一样,石慧杰的第一份工作和法律并不沾边。早年,学工科出身的他在河南周口市粮食局下属的一家面粉厂做技术工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堂专业课是“小麦包裹六层皮”。那时,石慧杰以为自己会在这个岗位干上一辈子,但2001年底,三十岁出头的他赶上了国企改制改革的浪潮,伴随着一首激昂的《从头再来》红遍大江南北,他成了一名下岗工人。拿着3万余元的遣散费,石慧杰的人生停顿了下来。
“当时内心是非常迷茫的。”石慧杰说,“律师”对那时的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他甚至不知道律师身份是可以通过公开考试获得的。在一位远房亲戚的点拨下,他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抱着试试看的想法,2002年元月,他报考了首届国家司法考试。“当时买了几本教材,粗粗翻了两个月就上阵了。”第一次“试水”,石慧杰只考了174分,离过关线相去甚远。不过,他对这个成绩挺满意,按他的话说“有差距,更有希望”。
为了让自己和法律走得近一些,石慧杰进入了当地法律援助中心做内勤,兼职法律援助专职工作者。两点一线的生活,让他有更多时间去备战司法考试。“一天啃30页书”,这是石慧杰当时给自己定下的死任务。每天晚上把孩子哄着后,他便开启了学习模式。“合上书躺在床上脑子里过电影,如果没记住,马上爬起来再看。”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要学习将近4个小时,坚持了一年后,书桌上堆积成山的一摞摞教材,他可以倒背如流。
有恒心者事竟成。2004年石慧杰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从一名下岗失业工人蜕变为一名律师。他说,“那种喜悦无以言表,堪比初为人父的感受。”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石慧杰做律师的起点,是在人才济济且竞争激烈的北京,他说这得意于一位前辈的启发。当时,刚拿到律师资格证的他到郑州参加岗前培训,其间一场关于律师执业之路的报告会让他深有感触。主讲人是一位在上海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律师,这位前辈的开场白说道,“做律师一定要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你有过硬的本领,就不会惧怕。相反,如果你退缩了,那就去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那里很多县城一个律师都没有,肯定没人和你竞争,但你注定不会有大的成就。”前辈一句调侃,在石慧杰心里埋下了种子。
2004年入夏,石慧杰揣着几千块钱和一脑子梦想,告别了父母和妻儿,背起行囊来到北京,开启了“北漂律师”的生活。
石慧杰,法律硕士,北京市百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百瑞PPP实务与研究中心主任,燕京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中华遗嘱库律师团副团长,中国财富传承管理师联盟执行主任,北京市海淀区优秀律师。作为百瑞律师公益宣讲团发起人,石慧杰长期坚持进机关、社区、学校、企业等举办公益性法律讲座,并组建海淀区法之声普法宣讲团。
执着的追梦人
虽然高起点的介入,让石慧杰律师生涯的第一步,就能够站立在以专业的精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指引的平台上,但求职之路却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和很多北漂青年一样,石慧杰也品尝了初来乍到的苦涩。刚到京城时,为了节约开支,他只能选择把“家”扎在月租金450元的地下室。第一个晚上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那间地下室没有窗户又潮又暗,屋里横七竖八排列着下水管道,夜深人静的时候哗哗的流水声不止,第一宿我几乎没合眼。”不过,用他的话说,“受苦受罪不算什么,只要能让我在这个地方活着,我就有机会为了梦想奋斗。”
条件的艰苦并不是石慧杰在意的焦点,真正让他彻夜难眠的是事业上的迷惘。每天早上踏着朝阳出门,去寻找希望和梦想,晚上披星戴月赶回住所,经常是转悠一天“一无所获”。揣着沮丧的心情,拖着疲惫的双腿,石慧杰有时感觉走不回地下室。
“磨难可能会侵蚀一些人的意志,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笔财富。”当时同住地下室的一位大哥说,“小石,我观察了这个地下室住的所有年轻人,只有你每天早上穿西装打领带精神抖擞地出门,你的身上充满了朝气,将来你肯定是最有出息的。”这句鼓励,石慧杰说他靠撑了好几年。
打拼中,石慧杰深切体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起初,他在一家网络科技公司任职法务,第一天上班就闹出了笑话。因为不会使电脑,他被人嘲笑“生活在原始社会”。
那天,石慧杰一大早就到了公司,但闲坐到中午也没人给他安排工作,他去问总监该干啥,总监说,“你每天的工作安排,都在AO系统里啊”,此前没接触过电脑的石慧杰有些头脑发懵“啥是AO系统?”总监勃然大怒“你来网络公司工作,居然不会电脑!”
一句训斥,刺激到自尊心强的石慧杰,他开始重新检视自己的不足。除了电脑知识匮乏外,他发现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法律是他的另一个弱点,于是他报名参加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在那里,他有机会和很多知名教授面对面交流,渐渐地,他发觉自己身上的法律人气质越来越浓了。
时间定格在2004年,来到北京长安律师事务所后,石慧杰一遍学习一边在寻找着施展才华的机会。“对一名刚入行的年轻律师来说,起步阶段永远是最痛苦的。”石慧杰感叹那时每天“闲得让人心慌”,为了让自己动起来,他主动揽下了律所接听法律热线的苦差事,在一通通热线电话中,寻找着身为一名律师的快乐。
那一年,石慧杰接到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北京海淀区某驾校的一位教练在做教学示范动作时猝死,然而面对家属,驾校方面却做出不予赔偿的冷漠决定,家属万般无奈之下找到律所求助。看着无助的当事人,怀揣着满腔热情,他毫不犹豫地决定代理这家人讨回公道。让石慧杰没想到的是,正式展开工作后,他才体会到案子的难度有多大。“难点不在于实体,而在程序。”石慧杰说,当时他去区劳动局申请做工伤认定,对方却不受理,因为当时的《工伤保险条例》主要针对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用工要参照条例另行制定。这家驾校恰巧是事业单位。
看似简单的一个案件,因为法律上的漏洞陷入了困局。爱较真的石慧杰偏偏不信邪,他先后找到北京市劳动局和市人事局,一层层去反映问题。在石慧杰的不懈努力下,不久后,劳动局和市人事局联合下发了文件,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伤认定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受理。手持“尚方宝剑”的石慧杰第一时间赶到区劳动局,顺利地做出了工伤认定。然而,石慧杰去申请劳动仲裁时又被驳回,得到的答复是“文件只是说可以受理,并没说要按《工伤保险条例》给予赔偿。”面对这样的结果,当事人萌生了放弃的念头,然而,倔强的石慧杰并没有丧失斗志,他又跑去法院起诉驾校。他的这种坚持,不仅感动了委托人,也触动了驾校一方,最终在开庭前,驾校主动找到当事人和解。
如今回想起来,石慧杰仍念念不忘,他说,那一年是他人生的机遇年。一个案子,不仅赢得了当事人的赞赏,还赢得了律所领导的称赞,“小石,你这股劲不错,别人遇到这种难题就放弃了,你还能不停地思考破解的途径,难能可贵啊!”
打那之后,石慧杰瞬间忙碌了起来,律所一些疑难案件都摆在了他的办公桌上。在不断的历练中,他的个人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事业之舟驶入了新航线。
一生信仰法治力量
石慧杰笑言自己是个“放不下的律师”,尤其是接受了客户的委托,他会绞尽脑汁要为客户通盘考量所有的细节,有时压力大到睡不着觉。“太认真!一旦接受委托,我就会进入高压状态,这已是多年的职业习惯。”
让委托人满意的背后,是石慧杰律师对自己和团队的高度“苛责”,他一直要求办案中,要保持专业的高度精准和对当事人的极度负责以及诚恳的沟通。自己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团队也要保持一致。石慧杰坦言自己的工作风格有点硬,“跟着我工作有点累,因为我一旦进入工作状态经常是‘六亲不认’。”他始终认为,只有在前期准备得尽善尽美,才能在法庭上淡定自如,这也是他总结出的制胜法宝。
“做律师,一定要从做万金油律师开始,当各种诉讼业务都接触后,才能慢慢确定专业方向,不要一上来就选择走专业化道路。一个人只有经历的事情多了,才会对复杂问题有相对准确的判断,律师行业也是一样的道理。”石慧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他认为,自己应该在传统律师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发展方向。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继而在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广PPP模式时明确表示,在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是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拉动投资增长的有效手段。同月,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这是国家顶层设计中关于PPP模式的首份重磅文件。由此,PPP产业在中国大地呈星火燎原之势,全国上下,方兴未艾。
“律师就是要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紧跟形势发展的方向。乘着国家发展的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石慧杰从PPP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中嗅到了新契机。百瑞PPP团队在石慧杰的带领下,就这样顺着PPP产业爆发式发展的航船,扎进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的新兴浪潮中。陕西渭南市自来水厂PPP项目、甘肃省酒泉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山东滕州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四川省安岳县农村公路建设PPP项目……经历了全国各地数十个全生命周期的PPP项目咨询服务。石慧杰带领的百瑞PPP团队,从最初的七名律师发展到现在到数十名。
石慧杰说,学生时代的他曾连续几年担任班干部,这或许为他后来领导团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PPP专业咨询服务上,石慧杰带领的团队,也正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头雁,在一个又一个项目咨询服务的背后,他和团队考虑更多的,是PPP产业的法治环境和发展生态。“项目是不可再生的,做过也就过了,但人是不断思索的。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拿下一个项目,而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氛围。”石慧杰在项目之余总结道,之所以百瑞PPP团队发展壮大,除了埋头苦干做项目之外,更重要的,是抬头望路,多管齐下。他不仅参与编写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最新热点问题研究》等专业书籍,还积极参与到各地政府主办等PPP会议、论坛、培训之中。从PPP法律实务培训到特色小镇发展运营,他带领的团队已经跳脱出“项目——咨询”的单向模式,开始思考并探索PPP发展的新业态。
2016年7月,在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离不开PPP模式,但两者怎么结合,目前仍然有待探索。这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社会各界在这种新业态中有所作为。”石慧杰对于特色小镇发展与PPP模式相结合的可能性兴奋不已。而百瑞PPP团队,正在他带领下,随着时代的风向,不断微调航船的方向。
记者后记
石慧杰的成长历程,是中国中青代律师成长之路中的一幅素描。这其中,固然有机遇眷顾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抓住机遇的智慧和眼光。“如果你知道方向,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石慧杰一直深谙这道理。如今回首走过的路,他感叹道:我始终坚信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
《法制文萃报》记者 岳雷
欢迎点击您喜欢的内容【朋友圈】, 法制文萃报微信平台可以使您了解更多更专业的新闻热点资讯、文化艺术信息、历史档案钩沉、健康保健指南,并提供重要的法律服务意见。还能够与本报进行互动、分享、交流!欢迎你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屏幕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可以关注我们;
2、在【添加好友】→【搜索公众账号】中查找:fzwcb19920101;
3、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
2024-01-09 21:11:29
2024-01-09 05:11:51
2024-01-09 05:09:46
2024-01-09 05:07:42
2024-01-09 05:05:37
2024-01-09 05:03:32
2024-01-09 05:01:27
2024-01-09 04:59:22
2024-01-09 04:57:17
2024-01-09 04:55:12
2024-01-09 04:53:07
2024-01-08 18:10:24
2024-01-08 18:08:19
2024-01-08 18:06:14
2024-01-08 18:04:09
2024-01-08 18:02:06
2024-01-08 17:59:59
2024-01-08 17:57:54
2024-01-08 17:55:49
2024-01-08 17:53:44